锂电池关键材料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正迎来一轮由行业头部企业主导的密集产能扩张,凸显了市场对锂电池中长期需求的稳健预期。
近半年来,多家公司相继宣布了大规模VC扩产计划。最新动态来自华盛锂电。
该公司于4月2日公告,计划通过其控股子公司湖北华盛祥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投资约9.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6万吨碳酸亚乙烯酯(VC)项目”,一期规划产能为3万吨。项目资金将来源于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锂电子公司祥和新能源的“年产8万吨氯代碳酸乙烯酯项目(一期4万吨)”已进入试产阶段。
氯代碳酸乙烯酯是生产VC的关键中间体,该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为华盛锂电新增的VC产能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此举旨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华盛锂电在VC市场的规模优势。根据公开信息,华盛锂电目前已具备9000吨的VC年产能。
在此之前,由宁德时代参股的山东亘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年底公布了更为庞大的扩产蓝图。
该公司计划在山东威海分三期建设总计20万吨的VC产能,其中一、二期各5万吨,三期10万吨,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亿元人民币。
头部企业的扩产手笔均以万吨级起步,显示出对未来市场需求的强烈信心。
除上述大型项目外,亦有千吨级别的扩产计划浮出水面,包括乌海市津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规划的年产3000吨VC及配套项目,以及枣庄华博化工同样计划新增的年产3000吨VC产能。
VC作为一种扩产周期相对较长的化工品,其产能的集中扩张被市场解读为锂电行业中长期需求稳健的有力佐证。
市场数据显示,锂电池排产需求保持强劲。进入4月,电解液排产环比增长超过5%。今年以来,受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品密集发布、各地“以旧换新”政策细则落地以及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等多重因素提振,锂电池排产数据持续向好。
VC在不同类型锂电池中的添加比例存在差异。据了解,其在三元电池中的添加比例通常为1%-2%,而在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中则提升至3%-5%,在储能型LFP电池中的添加比例更可高达4%-6%。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两大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直接带动了对VC需求的增长。
此外,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也为VC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尽管纳米硅基负极已逐步推向市场,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反复的体积膨胀与收缩易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稳定性变差。SEI膜的反复破裂与重建会消耗电解液和锂离子,影响电池性能。在电解液中添加VC有助于生成更薄、更致密、更稳定的SEI膜,对于提升硅基负极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至关重要。
GGII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用硅基复合材料出货量达到2.1万吨,同比增长11%,预示着硅基负极对VC需求的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尽管扩产潮涌动,但VC市场价格此前已在低位徘徊较长时间。截至上周,VC吨均价约为5万元人民币,虽较前期有所回暖,但仍处相对低位。
与此同时,下游电池企业对VC产品的品质要求正不断提高,部分领先企业已将VC产品纯度标准从99.95%提升至要求更高的99.995%。市场期待此轮扩产不仅带来量的增长,更能推动高性能、高纯度VC产品的供应,以满足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的需求。
综合来看,VC行业的密集扩产反映了产业链对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长期增长潜力的共识,同时也伴随着对产品性能升级和成本控制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