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深水区,单纯的材料性能竞赛已不足以定义未来。一场围绕“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展开,它贯穿了从高性能材料的诞生、颠覆性的制造工艺,直到资源循环再生的完整生命周期。
7月8-9日,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在四川邛崃·羊安新城会议中心举行。其中专场二“新材料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中,正汇聚了这样一批代表产业全链条思考的领军者。
来自天目先导、金汇能、尚水智能、华友循环及合肥恒力的演讲,将共同描绘出一幅从源头创新到终局循环的产业蓝图。
一切变革的起点,始于材料本身。为满足下游对更高能量密度的渴求,负极材料的创新首当其冲。
天目先导正将其在CVD法硅碳负极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规模化产能。其产品已能够支持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高性能电池。
为支撑这一目标,公司正在河南许昌建设全国最大的新型硅碳生产中心,规划总产能达6万吨。目前,项目一期1万吨厂房已进入试生产,预计2025年即可贡献600至1000吨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地通过管道直连园区内的硅烷供应商,实现了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成本优化,这正是“零碳智造”在供应链端的体现。
凭借获得小米创投等资本加持,及其产品成功导入CATL、三星、LG等头部客户,天目先导的产业化路径已得到市场验证。
同样在负极材料领域深耕的金汇能,则展示了从深厚研发底蕴走向产业巨头的路径。
依托中科院金属所的技术基因和成会明院士领衔的团队,金汇能攻克了硅材料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的行业痛点,实现了高容量与长循环的兼得。
公司的产业化雄心体现在其多基地布局上:雅安基地年产能10万吨,2024年投产的重庆基地将新增10万吨负极材料及3000吨硅碳负极产能,而规划中的盐城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将为其规模化扩张提供长足动力。
先进材料的潜力,离不开制造工艺的革命性突破。尚水智能正以其在干法电极设备领域的创新,为“零碳智造”提供核心工具。其干法电极工艺无需使用任何溶剂,不仅从源头实现了环保,更能将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
同时,该技术还能提升电极的压实密度与机械强度,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为加速产业研发进程,尚水智能还推出了占地仅A4纸大小的桌面智能装备,为实验室小规模试制提供了高效平台。
2025年6月,公司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资5.87亿元用于建设高精智能装备基地,其在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领域高达60%的国内市占率,彰显了其在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最终体现在回收与再生环节,这是“零碳”理念的终极闭环。面对2025年中国预计达82万吨的退役电池浪潮,华友循环正在构建全球化的回收网络。
2025年5月,公司发起全球循环网络共建倡议,旨在推动退役电池的规范化、规模化回收,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以应对欧盟电池法规等国际新规的挑战。
而合肥恒力则为这一宏大网络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依托中国电科四十三所的技术背景,该公司推出的废旧电池回收连续化生产线,能够实现安全的带电破碎和低能耗分离。
其设备已在北辰循环等合作伙伴的实际产线中得到应用,通过模块化和数字化的设计,为退役电池的高效、绿色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综上,该专场的演讲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从天目先导和金汇能的材料创新,到尚水智能的工艺赋能,再到华友循环与合肥恒力的循环再生,清晰地展示了新能源产业迈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一个性能与可持续性并重、创新与责任同行的未来。